找到相关内容42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。   佛学从其在印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“出世”的特征。释迦牟尼为了寻求人生痛苦的解脱而放弃王位,抛妻别子,他组织的僧团也过着与世俗完全不同的生活。解脱人生痛苦,体证涅盘寂静,这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

    忽略了第三种分配所包涵的社会意义与社会功能了。   因此,慈善是功德,却不局限于功德;功德是慈善,但要求普遍的慈善。在中国社会目前尚无公益慈善基金组织,佛教界大多局限于僧团、寺庙而无教团组织社会资源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2.html
  • 临济宗风化边表——清季高僧赤松和尚与瞿脉禅师合论

    手订《丛林清规》八条,务使灯灯相传,法幢高树,法船长航,法轮常转,法脉永存,而初入道者,亦必有准绳可依,有阶次可循,一时丛林清肃,道风严峻,山川僧团,气象一新。其最初印授之弟子为大拙明霞,曾开法湄潭...

    张新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299653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形成与发展

    统治者的支持下,长安形成了一个以罗什为中心的庞大的佛教僧团,沙门自远而至者多达三五千人。   罗什在长安的十多年时间里,共译出佛经三十余部三百余卷,其中重要的有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经》、)、《坐禅三昧经>...运动,在其后数年内,他又写了《整顿僧伽制度论》等许多重要的文章,补充和完善自己的佛教革新思想,并提出改革佛教的具体主张,倡导建立新的僧团制度,推进“佛教复兴运动”,这在佛教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,并对近代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485796901.html